河北武安:规范化建设让教学点孩子"学有优教"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4-09-22 10:47:20  责任编辑:王营

    让教学点孩子“学有优教”

    ——河北武安实施农村教学点规范化优质化建设纪实

    位于太行山东麓的河北省武安市,大力实施“山区教学点标准化规范化优质化建设”,从硬件、资金、师资三方面对全市农村教学点进行提档升级。如今在武安,让所有教学点的孩子“学有优教”、健康成长,逐渐成为现实。

    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广大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受地域、人口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现存的教学点规模小、条件差、师资和管理水平较低,运行困难,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近年来,位于太行山东麓的河北省武安市,大力实施“山区教学点标准化规范化优质化建设”,从硬件、资金、师资三方面对全市农村教学点进行提档升级。如今,该市农村教学点面貌普遍得到改善,受到当地老百姓的认可与赞扬。如今在武安,让所有教学点的孩子“学有优教”、健康成长,逐渐成为现实。

    补短板、促公平,全面加强农村教学点建设

    从武安市城区向西北方向驱车前行,因为路边山石崩塌,经过近两个小时才到达位于太行深处的活水乡石河湾教学点。

    时近中午,轻拂的山风温暖舒适。石河湾教学点教师王凤钗正在组织6名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孩子们欢快的笑声让这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显得生机勃勃。

    3个小学二年级的、1个一年级的,还有两个学前班的孩子,是这个教学点学生的全部。“过去学校租用的民房光线昏暗,冬季取暖烧煤炉,不但不暖和还有安全隐患。”教师王凤钗说,“现在不仅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统一给配备了暖气,我们还用上了远程教育资源,可以通过电脑学音乐、上科学课,孩子们都很高兴。”

    武安市共有239个教学点,主要分布在西部深山区。因人口稀少、居住分散,教学点通常只有几十名、十几名甚至几名学生。曾经,这里的农村教学点陷入困境:一方面,由于无法单独设账,经费少,导致办学条件差;另一方面,因为条件艰苦,教师不愿去、留不住,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武安教育发展的短板是农村薄弱校,而农村教学点是‘薄弱中的薄弱’。加强农村教学点建设,是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也是我们必须做好的本职!”一次调研后,武安市政协副主席、教育局局长祁有山这样认为。

    从2013年开始,武安市在全市开展农村教学点标准化建设,明确提出要以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好学为目标,全面加强教学点校舍建设、设备配备、学校管理、师资培训与补充等工作,力争用4年时间,促进农村教学点规范化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该市确定了教学点建设“八有十化”的基本标准,“八有”即有图书室、活动场地、教玩具设施、专用教室、互联网、微机多媒体、厕所、大门围墙,保证学校具备必要的教育教学设施,能开全开齐国家规定课程;“十化”即场地硬化、校园绿化、墙面美化、校舍标准化、设备现代化、管理规范化、教学常规化、师资素质全能化、教研区域化、运行制度化,规范教学点教育教学行为。

    石河湾教学点就是武安市第一批规划建设的农村教学点,2013年市财政拨款5万元新建了校舍,如今该教学点已经基本达到了“八有十化”标准。

    以城带乡、以强扶弱,结对帮扶改善教学点办学条件

    城区优质校对点帮扶,是武安市开展农村教学点标准化、规范化、优质化建设的主要抓手。

    “2013年年初,市教育局挑选城区南关小学、实验小学等30所较大规模学校作为第一批帮扶校,并协调帮扶资金450万元,对点帮扶西部山区管陶乡、活水乡等8个乡镇120个教学点。今年,又选派34所较大规模学校,对第二批14个乡镇61所薄弱校和百余个教学点进行帮扶,一举实现了对全市农村教学点帮扶的全覆盖。”武安市教育局电教仪器站站长王海平介绍说。

    定期到教学点实施帮扶,如今已经成为武安城区优质校的校长、教师的一项常态化工作。

    贺进镇沙名中心校下辖道沟、高庄和沙洺等5个教学点,由城区校塔东小学和十中对点帮扶建设。“市教育局制定了‘教学等帮扶逐月推进表’,每个月都会有城区结对校的校长、教师来我们这里进行帮扶。”贺进镇沙名中心校校长贺建霞说。

    活水乡常杨庄教学点由市成教中心和东关小学对点帮扶,不到一年,该教学点面貌焕然一新。不仅校园环境变美了,配齐了电脑、电视等教学设备,还在东关小学帮助下确定了以“家”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特色。“现在学校的环境、条件不比城区学校差,原先送出去的孩子纷纷回流。”常杨庄教学点负责人刘国亮高兴地说。

    教学点建设,资金是保障。这方面,武安舍得投入。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13年,武安市用于山区教学点建设的资金总额近2000万元,今年该市又计划投资1亿元,对146个农村教学点进行标准化建设的改造升级。

    如今,走进武安山区,放眼望去,小小山村里最美的建筑都是改建或新建的教学点校舍。

    循环留转、提高待遇,加强教学点教师队伍

    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师资是根本。为此,武安市探索实施了“区域教师大流转、小流转”机制,让农村教学点教师进得去、留得住、受尊重、有发展。

    所谓“大流转”就是在全市层面上,从城区选派优秀教师到教学点支教,教学点教师到对应城区学校跟班学习。武安市规定,城区50岁以下教师,6年内全部流转一次。2009年,针对传统支教教师零星分散、“撒芝麻”的问题,武安还创新实施了组团式支教,变“分散支教”为“集中帮扶”,学校对学校,每年200多人,学校三年一期,教师一年一轮,双向管理,互相监督,责任捆绑。

    所谓“小流转”,就是在乡镇层面上,实行中心校与教学点教师流转,3年一轮。为保证开全课程,建立了全市小学科教师走教制度,组建小学科教师支教团,帮助教学点开齐音、体、美等课程。

    按照“总量控制、统筹城乡、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武安市将“生师比”与“班师比”、“科师比”相结合,对教学点编制适当放宽政策。2013年,该市招聘200名新教师,其中专门为教学点集中的7个山区乡镇设置58名定岗教师,同时在评优、评模、职称评审等方面划定比例,优先解决。

    在记者采访时,贺进镇道沟村教学点教师郝宝红刚刚与帮扶校城区塔东小学教师胡艳敏就班主任工作进行了一上午的交流学习。“胡老师是市级名师,跟她学到了很多知识。现在,每个月都会有城区校老师组团来山里与我们进行交流活动,每次活动自己都获益匪浅。”郝宝红说。

    此外,武安市还规定,山区教师每人每月享受150元津贴,一校两师的教学点每人每月再上浮50元,一校一师的教学点每人每月上浮100元。活水、徘徊等乡镇,每月再补贴200元至300元。这样,教学点教师比城里教师每个月能多拿四五百元。为了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该市在乡镇中心校建起了教师周转宿舍,保证山区教师住有所居。

    在紧邻山西的活水乡牛心山教学点,去年自愿从镇上学校调到这里任教的青年教师张永旺高兴地对记者说:“我现在每月比城区教师多拿350多元,一年就是4000多元。在农村,这可是笔不小的数儿。”

    此外,武安市通过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为教学点教师量身定制了近、中、期培养计划,设立山区教师成长专项基金,通过名校行、送课下乡、举办专家讲座、顶岗置换等途径,促进教学点教师的专业成长。不到两年,只有5名教师的贺进镇沙洺教学点,走出了1名邯郸市名师、2名武安市名师。(记者 周红松)

    □新闻拓展

    补齐薄弱环节 促进教育均衡

    武安市委书记 张臣良

    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是“人民满意与否”的重要标准。促进教育公平,根本措施在于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补齐教育薄弱环节、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武安市将山区教学点建设纳入全市扶贫攻坚、基层建设年和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活动计划,把教学点建设作为帮扶单位的重要考核指标;每年将新增教育经费的70%以上,用于加强农村教育发展,特别是对不足100人的教学点,运行经费全部按100人拨付;坚持把有限的编制指标优先向教育倾斜,每年重点充实农村师资力量,专门设置山区教学点定岗教师,促进山区师资结构全面优化。

    《中国教育报》2014年9月22日第1版河北新闻网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