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武安新闻>>武安科教文卫

“农村戏曲文化庭院”院主李增栓:高兴了自己 服务了大家

2017-12-11 10:41:58 来源:新武安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12月5日晚上,屋外寒气逼人,屋内却暖意融融。欢乐的锣鼓点子从上团城乡崇义二街村委会戏剧活动室里传出来,鼓板、大锣、小锣、铜擦等乐器齐上阵,屋内中央演员的的唱戏声抑扬顿挫,围坐的观众看戏看得投入,有的跟着节拍摇头晃脑,有的还跟着哼唱几句。李增栓和他的戏曲文艺团队只觉得劲头更足了。

今年64岁的李增栓是上团城乡北西庄村人,从小就爱听戏。李增栓自己经营着一个运输队,可忙里偷闲,李增栓总爱听个戏。村里的乐器坏了,他还总会热心地给予赞助。“戏曲爱好者都特别热情,可就是缺少一个组织者。”李增栓告诉记者。2012年,他把生意交代给了孩子们打理,与同样爱好戏曲的老伴一起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村上的戏曲文艺活动中。

铜擦、锣鼓、电子琴、灯光音响……他牵头自掏腰包为村上的戏曲文艺队配齐所有设备,没事就组织村上爱好戏曲的老乡们来到自己的庭院里表演、排练,自娱自乐。60多岁的李增栓从头开始学习敲鼓,其他人能拉的就拉,能吹的就吹,能打的就打,能唱的就唱,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尽情地表演,乐声阵阵、欢声阵阵。

每逢重大节日,李增栓都要组织文艺爱好者在本村的广场上、街道中义务演出。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的文化生活逐渐活跃起来。

渐渐地,李增栓和他的戏曲文艺队名气越来越大。受到周边邻村的邀请,李增栓就带着文艺队前去献艺,许多来自其他村庄弹奏乐器的骨干也加入了他们,逐渐形成了以来自玉泉岭张宝增、庄晏温扎根、崇义靳忠生等几个人为核心的戏曲演出队。

在定居城里后,李增栓到西岭湖公园溜达、散步。“爱好戏曲,就总能找到跟自己爱好一样的人,找到兴趣相投的组织。”他笑着告诉记者。没多久,他就与公园里的爱好戏曲的人熟络起来,并加入到了他们中间。而为了演出方便,李增栓又出资购置了两套音响设备和一辆下乡演出的专用面包车。就这样,除了老家放着的一套音响设备,还有了公园演出的音响设备、下乡演出时的音响设备。说演支开摊子就干,说去哪儿演开上车、拉上队员们就走。从西岭湖公园、广场、向阳公园到兰村、伯延、玉泉岭、百官等村庄,再到老年公寓等地都留下了他们演出的足迹。

“我组织演出的人都是自愿的,也是为爱好文艺的人搭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所以咱出来演出不要一分钱,只要老百姓喜欢,一个电话咱就到,高兴了自己,服务了大家!”李增栓爽快地说道。他建立了一个“戏比天大”的戏曲爱好者群,成员一百多人。每当有演出,他就在群里通知,确定演出的人员后,李增栓开上面包车,拉上设备,捎上演出人员就集体出发。演出完后,往往是李增栓再掏腰包请大家吃饭。

从2012年以来,他们的戏曲活动基本上是隔一天活动一次,有时候下午在公园演出后,晚上还会应邀到村里继续演出,每场演出都要有3个小时。虽是业余团队,可李增栓他们每次演出总是拿出十二分的劲头。他们尽心尽力的演出获得了观众一致认可。“天气热的时候观众会自发地给我们买水。有次下乡到伯延,戏迷马杰平还自告奋勇为我们二三十号人做好了午饭,这让我十分感动。群众的热情和支持给了我们无限的动力。再热再冷,我们都不觉得。”李增栓说道。

“我打鼓,我媳妇唱戏,每天高兴着呢。现在戏曲演出就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劲儿可大了。”李增栓自豪地告诉记者。5年来,他们给群众带来了一个接一个精彩纷呈的演出,丰富了大家的文化生活,也让大家感受到了快乐。

今年5月份,李增栓和他的庭院被邯郸市文广新局授予“农村戏曲文化庭院”称号,与邯郸地区的其他八个庭院一起在邯郸大剧院接受了表彰。(李翠平)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董源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