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武安新闻>>时政要闻>>

乡村振兴谋福祉 共同富裕奔小康

2020-10-19 10:22:11 来源:邯郸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乡村振兴谋福祉共同富裕奔小康

——武安市白沙村全面奔小康调研报告

“吃水爬井坡,做饭烧柴禾,糠菜半年粮,麻籽豆擦锅。”是上世纪80年代武安市白沙村村民艰苦生活条件的真实写照,该村曾是个连基本口粮都不能保证的穷山村。

白沙村西依鼓山,东望邯郸,位于武安市东南与峰峰矿区接壤处,距邯郸市13.5公里,距青兰高速公路淑村下道口3.8公里,所辖面积4.68平方公里。全村有720户,2700口人,2280亩耕地,村庄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全村分10个街道,有45名村民代表,103名党员;新一届党委班子8人组成,下设工业发展、农村工作、商贸旅游、园区牧业四个党支部。

矢志不渝大力发展集体经济

从2004年到2018年,白沙村“两委”依靠集体积累,进行老村改造,建设新民居。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突出特色、村民宜居”的原则,14年累计投资6亿多元,用于旧村改造和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建成30栋别墅楼、120栋单元楼、6处标准四合院,全村形成了12个居民小区的小城镇格局。全村720户村民全部住进了通双气、有电视、有电话,夏天有中央空调、有宽带、有车库和储藏间的新楼房,人均住房面积达到78平方米。“平改楼”后,村庄占地面积由630亩减少为410亩,腾出土地220亩。拆旧房除按标准补偿外,还享受集体6万元—9万元补助,超标准多要房的按建筑成本价收费。这一切都源于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乡村振兴。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委书记侯二河的带领下,该村矢志不渝,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走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从靠山吃山办集体企业起步,形成“一厂”“一社”“一园区”和8个公司的企业集群。全村一、二、三产年总产值超过16亿元;2019年实现利润4.5亿元;集体人均年收入达到12.96万元;项目建设投资总额达到3.18亿元。比改革开放初期的1982年,分别增长了866倍、3200倍、1054倍和199倍。住房城市化、就业全民化、生活福利化、环境生态化、就医养老集体化、公共事业均等化的美丽乡村目标基本实现。

2019年,白沙村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策略,全新建成、完成或签约了白灰原料生产车间、超细粉生产车间、白灰厂第三条生产线、白灰厂煤改气基础工程、超大型多系列自动化搅拌站、免烧砖厂、出村公路七大项目,为村经济高品质、加速度的发展注入了新生动力。这七大项目的合同资金总额达2.9亿元,项目之多、投资之大在白沙的发展历史上均属首次。

该村在整治环境过程中,果断关停焦化厂、洗煤厂、选矿厂、4个铁矿和8台粉尘大、效率低、能耗高的粉碎机,建成了全封闭、自动化、零粉尘的建材厂。此外,投资2亿多元新上了环保型、零排放的活性氧化钙厂。建成400立方米大型沼气工程,猪牛鸡粪便通过管道进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用于公司生产,沼渣、沼液用于园区肥田。建成标准化污水处理站,企业废水、生活废水处理成中水用于农作物灌溉。

近年来,该村集体经济由资源型向种植、养殖转变。投资1000万元扩大村办企业益源牧业公司的规模,使猪场存栏由11000头增加到2万头,牛场存栏由140头增加到近300头。

同时,白沙村打响矿山生态保护、山体修复治理攻坚战。自2018年5月份以来,完成山体砌墙8000多米,新垫土地180亩,种植生态林木5.7万棵,累计投入资金2464万元。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动村集体高质量发展。

“三个坚持”助力全面振兴乡村

纵观白沙村的发展历程,由“一穷二白”发展到如今的“小康新农村”不是偶然,是集体经济发展之路,让白沙实现了蜕变。

在集体经济道路上越走越稳的白沙村,连年持续集体投资、实现集体发展。尤其是2018年以来,白沙村不仅保持了多年来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而且实现了多项历史突破,全村经济实现两位数增长,产值、利润、人均年收入均创历史新高,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振兴乡村战略,作出了成功表率。

在集体经济的发展道路上,精神互通、思想共识是一个集体的凝聚力之源,只有在相互理解、相互认同的基础上,整个集体才能实现高速发展。该村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多年来从未懈怠、长抓不止,多年来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狠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管党、治党和党领导一切工作的宗旨,在村中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农村的人才储备是一个难题。近年来,白沙村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加大对农村现有人才的培养力度,多组织相关人才到集体经济发展的典范村参观、学习帮助他们提升能力和水平,进而提升农村发展的人才质量。(武宣)

来源:邯郸日报
责任编辑:郭宏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