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刺绣展现现代魅力

来源:武安新闻网  2015-02-12 09:09:12  责任编辑:王萌

    

    本网讯 传统的手工刺绣门帘是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农村,谁家办喜事,都少不了这样的门帘来“撑场面”,它寄托了乡民对新人美好的祝福,而利用工艺设备与传统的手工刺绣门帘相结合的现代刺绣门帘,不仅节约了生产成本,还满足了市场需求。使得武安刺绣独树一帜。

    邑城镇四街的张艺娟从小就看着母亲等老一辈刺绣艺人在家做刺绣门帘,耳濡目染的张艺娟深深的喜欢上了刺绣的一针一线,并练就了一套娴熟的传统刺绣技艺。

    “富贵牡丹”、“龙凤呈祥”、“麒麟送子”,朴实的乡民根据图案的象征意义和自己的心愿,借物寄情,冠之吉祥的名称,东西虽老套,但不可或缺,使得当地婚嫁送门帘的传统习俗延续至今。保留原汁原味的传统技艺固然重要,但从制图到刺绣、抠瓣,直至修剪完成,老手艺的成本过高、耗时过长也成了传播传统文化的障碍。毕业于石家庄学院平面设计专业的张世静,就在传承老一辈技艺的同时,注入现代工艺的新鲜血液,使得传统的武安刺绣门帘更能适应现代的社会需求。

    记者走进邑城镇丰里村的小院,看到了正在晾晒的的门帘,饱满的构图,层次分明的形象,尤其是刺绣门帘的立体感和浮雕感,机器作业都与手工刺绣不分伯仲,记者见到张世静的时候,她正在电脑前设计图样,点击鼠标,修改图纸,填充颜色,她正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

    为了使自己的梦想走得更远,张世静不断提高门帘质量,从大胆改编现在所用刺绣门帘的布料,实现从平绒到陀绒的转变,从单一的门帘品种到现在家纺四件套初具雏形,张世静不断将市场需求和时尚气息注入到传统刺绣上,使传统的武安刺绣焕发新的生机。

    记者了解到,在邑城镇,有不少人像张艺娟这样在家做纯手工刺绣门帘;而像张世静这样的家庭工厂,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少的一台机器,多的五台机器,刺绣门帘的加工很好的带动了周边闲散劳动力的再就业。

    无论是纯粹的传统手工刺绣门帘,还是应运而生的现代刺绣四件套,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武安刺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邑城镇的全面发展抹上了浓重的一笔。河北新闻网

相关新闻

武安:走好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路

2014-07-28 11:01:29

武安市人民政府市长

武安文化风景扮靓田园乡村

2014-01-16 14:22:06

  建设新农村,美化我家园。我市把新农村建设的一条条街道墙壁变成一座座“文化墙”,这些“文化墙”变成了传播文明的窗口、教育农民的阵地、美化家园的“活教材”。

游武安东山文化博艺园

2013-12-09 10:36:00

走进检票口,迎面是一堵30米长的影壁式碑廊,碑廊由70块高2米,宽0.7米的青石雕砌而成,上书《武安史事纪略》,记载了发生在武安历史上较重大的历史事件。民俗街西侧是戏台和舞池,每逢正月,都要在这里唱大戏,唱的当然是武安的地方戏——平调落子。西端的地质园区,以盆景形式向游人展示了武安的29种金属、非金属矿藏资源。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